本文摘要:摘要:農村初級中學校的危化物品具有易燃、易爆、有毒、腐蝕性的性質,我們要正確認識它,掌握它的相關性質;正確運用它,為我們的教育教學助力,提高教育教學質量,讓學生在學習和實驗中安全地使用危化物品,達到輕松、快樂地學好初中化學知識,為進入高中階
摘要:農村初級中學校的危化物品具有易燃、易爆、有毒、腐蝕性的性質,我們要正確認識它,掌握它的相關性質;正確運用它,為我們的教育教學助力,提高教育教學質量,讓學生在學習和實驗中安全地使用危化物品,達到輕松、快樂地學好初中化學知識,為進入高中階段學校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的目標。
關鍵詞:危化物品;安全預付;措施;辦法
“安全第一”,有了安全,才能談學習,談成績,談成長,談成功。沒有安全,一切都是無源之水,無本之木。安全措施,重在預防。所以,進行實驗前,安全教育是重中之重,在教師和學生中樹立安全意識和規范操作意識尤為重要。
一、危化物品使用的安全預防措施
(一)事先了解注意事項。
使用化學危險物品時先由任課教師或相關實驗室工作人員向使用人(實驗教師和學生)講解安全使用注意事項、操作規范和程序,并督促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執行。這一點是最重要的,做到這一點,才能保證實驗安全地進行,特別是學生分組實驗的時候,事先必須掌握危化物品的注意事項才能讓教學活動得以正常、安全的實施,才能保證學生的生命安全和學校的財產安全,不出安全危險事故。
1.使用前,教師和學生須認真閱讀危化物品安全說明書,尤其是安全注意事項和應急處理。
2.實驗人員進入實驗室應穿防護服,做好自我防護工作。
3.危化物品專柜存放,分類有序存放,不得混放、混裝,更不能混裝。
4.使用人員對自身安全負完全責任,非專業人員需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使用危險化學品。
5.五個嚴禁。
(1)嚴禁私自購買、贈送、接收和轉讓危化物品。
(2)嚴禁將化學廢棄物亂倒、亂放、掩埋、丟棄。
(3)嚴禁將化學殘留物未經無害化處理直接傾倒于下水系統。
(4)嚴禁與實驗無關的閑雜人員等進入實驗室。
(5)嚴禁將飲食和飲料帶入實驗室。
6.應在通風廚里使用易揮發試劑,因會產生有毒、有害、刺激性物質的化學試劑。
7.發現危化物品事故隱患時,應立即排除或者限期排除。
8.安保防護措施到位,預防劇毒化學品被盜、丟失;若發現被盜、丟失,必須立即向實驗室負責人和分管領導匯報。
(二)防護措施。使用化學危險品的實驗和有關處理(如標本的防蟲防霉處理)應當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和配備安全防護用具。這一點也很難重要。
1.使用時應當根據化學危險品的種類、性能,設置相應的通風、防火、防毒、防潮、防靜電、降溫、隔離操作等措施,確認正常后才能進行作業。
2.使用時前應檢查測試洗眼器是否正常,確保正常后才能進行作業。
3.實驗保管室內必須配齊消防器材并及時檢查,確保良好。
4.每日應進行防火檢查,及時消除火險隱患;嚴禁攜帶火種、吸煙。
5.嚴禁穿戴化纖衣物和釘鞋,避免引起火災。
6.嚴禁患病或飲酒后上崗。
二、危化物品的防護方法
危化物品使用人特別是教師,在實驗前,需要熟記使用危化物品的突發安全事故的處理方法,并把這些處理方法交給學生;在實驗中,遇見了突發安全事件,要沉著應對,力爭把危化物品使用不當的傷害降到最低。
(一)緊急沖淋洗眼器的使用方法。
1.當發生化學液體噴濺到工作人員身體、臉、眼或衣物著火時,應快速跑步到緊急沖淋洗眼器前。
2.按順時針方向推動推板開關開啟90度,將緊急沖淋洗眼器打開。
3.受傷人員將被化學液體噴濺到的部位對準噴頭進行沖洗,最好沖洗10分鐘以上。
4.使用完畢后,按逆時針方向拉回90度推板將緊急沖淋洗眼器關閉,用后必須將防塵罩復位。
安全論文投稿刊物:《中國科技投資》重點關注中國創業(風險)投資、資本市場和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和政策,透析國際創業(風險)投資發展趨勢及中國走勢,交流創業(風險)投資和高科技企業的發展經驗。政策的權威性、理論的前瞻性、實踐的指導性和對讀者用刊實用的服務是本刊的宗旨。
(二)化學品灼傷處置辦法。
1.化學性皮膚燒傷,立即移離現場,迅速脫去被化學物污染的衣褲、鞋襪等;立即用大量清水或自來水沖洗創面10~15分鐘;沖洗后學校立即派車護送到鄰近的醫院接受治療;新鮮創面上不要任意涂抹油膏或紅藥水。
2.化學性眼燒傷,迅速在現場用洗眼器或流動清水沖洗10~15分鐘;沖洗時一定要掰開眼皮;如無沖洗設備,可把頭埋入清潔盆水中,掰開眼皮,轉動眼球洗滌;沖洗后馬上派車送往就近的醫院治療。
農村初中教師必須掌握以上危化物品的防護措施和防護方法,教給學生危化物品的正確防護和使用方法,指導學生進行規范的實驗操作,預防發生實驗安全事故,確保師生安全。
參考文獻
張建國.如何加強開發區危化生產企業應急管理預防較大以上事故發生[J].中國科技投資,2017,(第17期).
預防和準備在危化企業應急管理中的重要性[J].當代教育之窗,2017,(第9期).
作者:張先禮
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:http://www.zpfmc.com/nylw/23819.html